8月20日,湖北省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從食品安全抽檢、校園食品安全保障、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推行、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及進口食品安全把關等方面全面介紹湖北省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情況。
食品安全形勢穩(wěn)中向好
自湖北省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以來,全省食品安全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及食用農產品抽檢合格率持續(xù)攀升,2020年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7.75%,食用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8.3%;2021年上半年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8.13%,食用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2%;2020年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達到87.27%,食品安全形勢呈現穩(wěn)中向好態(tài)勢。
湖北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鄧仲林表示,為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湖北省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工作組織領導,同時扎實開展、省政府食品安全評議考核發(fā)現問題整改,并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食品安全監(jiān)督工作的意見》,聚焦食品安全監(jiān)督及整改落實。
此外,湖北省深入實施綠色防控和農藥使用減量行動,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jiān)管,并建立健全進口冷鏈食品“五全”“六!薄叭C一碼”常態(tài)化防控體系,建成上線“鄂冷鏈”平臺,實現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
“明廚亮灶”確保校園食品安全
在保障校園食品安全方面,湖北省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在中小學開設《生命安全》課程,幫助學生掌握食品安全基本知識,并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主題健康教育活動,教育和引導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此外,湖北省按照《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yǎng)健康管理規(guī)定》等要求,落實健康教育、食堂管理、疾病防控、體質監(jiān)測、條件改善和應急處置等六個方面制度。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壓實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責任。
在監(jiān)督及管理方面,湖北省教育廳會同市場監(jiān)管和衛(wèi)生健康部門定期開展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專項督導檢查。堅持明察暗訪,發(fā)現問題,及時整改。同時進一步夯實中小學食堂管理工作基礎,提升中小學食堂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并通過推進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建設,實現學校食堂陽光操作和透明化管理。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讓農產品有了“身份證”
湖北省農業(yè)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盧開陽表示,自湖北省將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納入市場準入證明以來,該項制度的實施受到了監(jiān)管人員、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普遍歡迎,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成為了農產品流通的“健康碼”、 上市農產品的“身份證”、生產主體的“承諾書”、市場準入的“入場券”、質量安全的“新名片” 。
截至7月30日,湖北省17個市(州)已有94個縣(市、區(qū))、1719家農產品生產企業(yè)、3473家農民專業(yè)合作社、1845家家庭農場和種養(yǎng)大戶、1000多家個體農戶和小農戶開展了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今年前七個月開具合格證總數103.8萬張,附帶合格證上市的農產品21.6萬多噸。上半年,對開具合格證的生產經營者抽樣2106批次,合格率99.7%,高出全省抽樣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
多點把控 守好進口食品安全關
2021年1至7月,湖北省進口食品43.7萬噸、2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4%、60.2%。武漢海關副關長袁濤表示,一直以來,武漢海關采取源頭管控、口岸嚴防、嚴厲打擊等措施,守好進口食品安全關,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在源頭管控方面,海關實施輸華食品準入管理,將監(jiān)管延伸到境外源頭,向出口國(地區(qū))的政府、生產企業(yè)傳導和配置進口食品安全責任,以實現全程監(jiān)管,并在官網對外發(fā)布“符合評估審查要求及有傳統(tǒng)貿易的國家或地區(qū)輸華食品目錄”和“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yè)注冊信息”,供國內消費者查詢進口食品準入狀況。
在口岸嚴防方面,海關嚴防未獲我國準入、不符合我國法律法規(guī)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境外食品通過湖北口岸進口,開展進口食品監(jiān)督抽檢和風險監(jiān)測。在打擊不合格進口食品工作上,加大對進口食品的檢測及抽查力度,對經查不合格的食品實施銷毀,同時建立完善的進口食品追溯體系和質量安全責任追究體系。
袁濤表示,下一步,武漢海關將不斷優(yōu)化口岸營商環(huán)境,壓縮通關時間,促進貿易便利化,讓更多優(yōu)質安全的進口食品豐富老百姓的食譜、進入老百姓的餐桌。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