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民生大計,在關注了各類食品安全事件之后,一些家長把目光轉向了兒童是休閑食品和飲料,由于目前國家在食品標準、廣告營銷等方面均缺乏對兒童食品的有效界定,使得兒童食品存在高糖高鹽、添加劑過量等健康隱患。
6月4日,記者在北京西城區(qū)某小學門前看到,放學后幾乎每個孩子手里都拿著小零食:雪糕、棒棒糖,包裝鮮艷的膨化食品……學校旁邊一家小商店的售貨員告訴記者,外觀漂亮、口味多樣的食品受孩子們的青睞,尤其是三塊錢以下的零食,不僅種類豐富,名稱更是五花八門,有“老媽牛肉”、“彩虹豆”、“大蝦條”等。
“高糖、高熱、高鹽”是這些兒童零食的主要特點之一。本次調查顯示,高頻消費休閑食品和飲料的兒童超出正常體重比例在9.4%到25.4%.據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12年發(fā)布的數據顯示,每4個兒童就有一個肥胖兒。在廣西營養(yǎng)學會副理事長馬力平教授看來,除了缺乏鍛煉外,小胖墩的形成與當前兒童喜食這些零食有著密切關系。
另外,添加劑也是兒童食品的重災區(qū)。商家為了迎合孩子的喜好,香精、甜味劑、色素等必不可少。記者發(fā)現一個小小的果凍里食品添加劑達到10種,一支口感香甜的冰淇淋里添加劑多達16種……馬力平提醒,雖然在國家規(guī)定范圍內使用添加劑并不違法,但對兒童來說,“加得越少越好,離得越遠越好”.在正常攝入的情況下,添加劑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由于孩子們代謝器官尚未發(fā)育成熟,某些食品添加劑中的有害物質會在體內產生積累效應,長期大量攝入就可能會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帶來風險。
更需要擔憂的是,市面上不少山寨的“兒童食品”,它們大多隱藏在學校附近小店及廣大農村地區(qū)。馬力平說,很多質低價廉的食品實際是假冒偽劣或三無產品,孩子極易受到這些有毒有害食品的傷害。
兒童關乎著國家的未來,所以,在兒童食品上我們決不能忽視,所以家長在給孩子購買食品時,避免給孩子購買高能量、高脂肪、高糖、高鈉的食品。同時,國家有關部門應該明確兒童營養(yǎng)素參考值標注,并從嚴監(jiān)管,打擊三無產品,凈化兒童食品市場。